校友简介:马华平,女,1968年10月生,民盟盟员,1991年7月从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农学系毕业,现任新乡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科技巾帼展风采 平原沃土谱华章
— —记我校1991届毕业生马华平
马华平被人尊称为“科技巾帼”。
今年46岁的马华平,1991年7月从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现在河南科技学院)农学系毕业后,23年来一直工作在新乡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从事小麦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及成果转化工作。如今已经是新乡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的马华平,依旧发扬自己23年如一日的对工作认真负责、兢兢业业、刻苦钻研、勤于探索的精神,默默无闻的在平原沃土上谱写着美丽的诗篇。
技术过硬 小麦新品种选育结硕果
2000——2014年,苦心钻研、勤于探索的马华平耗费十五年时间,花费十五年心血先后育成新麦9号(豫麦69号)、新麦11、新麦12、新麦13、新麦16、新麦18、新麦19、新麦9817、新麦21、新麦26、新麦23、新麦28、新麦29省级以上审定的新麦系列小麦新品种13个,其中9个品种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6个品种获植物新品种权保护,5个品种被农业部推介为全国小麦主导品种,为河南省小麦连续11年增产,实现粮食超千亿斤大关提供了品种和技术支撑。
在马华平苦心培育的小麦系列品种中,新麦18号2008年获农业部小麦授权品种全国推广面积前五名证书,是2007年、2008年河南省种植面积最大的半冬性小麦新品种,河南省年种植面积800多万亩,黄淮麦区年种植面积1000万亩以上,2009年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新麦26实现了产量、品质和抗病性的同步提升,农业部全国质量鉴评(2008~2014年中国小麦质量报告),可同时达到国标强筋小麦主要指标、郑州粮交所强麦合约一等品质指标以及面包品质评价指标,品质指标超过美麦DNS和加麦2号,实现了品质育种的突破和创新。新乡市农科院小麦育种水平跻身于国内先进行列,在河南省及黄淮麦区小麦育种界享有盛誉。
新麦系列品种深受农民喜爱,被黄淮麦区的千家万户广泛种植,“十五”以来新麦系列品种在黄淮麦区累计种植面积1.2亿亩,为河南、河北、江苏、安徽、山东、陕西等黄淮麦区的小麦生产做出了突出贡献,已累计增产优质小麦38亿公斤,创社会经济效益60亿元。
科技下乡 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
在平时工作中,马华平除了搞好小麦新品种选育工作外,还经常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己任,帮助基层技术人员和农民解决小麦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通过创办示范基地和开展技术培训等形式,广泛开展技术宣传和技术服务,将新品种和新技术及时送到农村田间地头,变成农民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用得上的致富技能,辐射带动了整个产业的科技水平。
锐意进取 勇攀科学技术高峰
马华平知道,科学研究是没有止境的,只有锐意进取,才有可能作出更大的成绩。
23年来,马华平先后主持或承担国家“863”计划、国家生物育种能力建设与产业化专项、国家农业科技跨越计划专项资金项目、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行业科技项目、河南省重大科技专项等省部级科研项目近30项,新乡市科技重大专项等地市级科研项目3项。2012年起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植物细胞与染色体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开展小麦生物育种技术研究工作。她在小麦育种的有关理论研究方面颇具建树,先后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篇。副主编或参编论著3部。
马华平卓越的工作成绩及突出的表现,得到了各级领导和广大干群的普遍赞誉。她付出了很多,因而党和政府给了她很多荣誉。2001年以来她先后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国审强筋小麦新品种新麦18号”2009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优质强筋高产多抗高效小麦新品种新麦19号”2012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优质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新麦11号” 2004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高产优质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豫麦69号” 2002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审小麦新品种新麦13号”2006年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马华平本人先后获得民盟中央先进个人、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第八届“河南省十大杰出青年”、河南省“新长征突击手”、河南省“双学双比”先进工作者、新乡市优秀专家、第六届新乡市青年科技奖并被评为新乡市优秀青年科技专家、新乡市“三八”红旗手及新乡市“巾帼科技服务”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科技巾帼展风采,平原沃土谱华章。多年来,马华平一直为了大地的丰收默默地奉献着光和热。在她的努力下,新乡的小麦生产实现了稳产、增产、高产,实现了万千农民的愿望。然而,她并不满足,她说科学无止境,她要用自己的知识再创高峰!她要让更多的农民兄弟富起来!